2019年京沪高校“双一流”建设交流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蔡三发发布时间:2019-07-30浏览次数:1201

726日,由同济大学与中国知网联合主办的京沪高校“双一流”建设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京沪两地30余所高校的50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双一流”中期自评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下,与会代表们就“双一流”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学科建设举措及成效评估等议题进行了内容分享、探讨和交流。

主持人: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 蔡三发

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中国知网首席知识官肖洪分别致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应邀作主旨报告,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廷云、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王志永、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绳丽惠、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中国知网文献评价部经理赵一方、中国知网学科服务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志辉等作报告,分享各自探索与实践。会议由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蔡三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仇鸿伟主持。

同济大学副校长 雷星晖

雷星晖在致辞中介绍了同济大学近年来围绕“双一流”建设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工作,包括如何通过“7+2+4”开展全面学科建设、自主设置符合“双一流”建设的学科交叉点及新学科、调整学科组织架构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开展需要等。他表示,“双一流”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

中国知网首席知识官 肖洪

肖洪在致辞中表示,“双一流”建设首先要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做好学科内涵式发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学者获取中文科研成果的质量速度,中国知网推出了网络首发、增强出版、智能检索等新模式、新工具。同时,围绕高校、科研的全活动周期,不断深入地去拓展服务。其次,中国知网在文献评价为特色的学科评价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在期刊评价、人才评价、学科评价以及行业科研成果评价方面也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原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王立生

王立生的报告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价”。他首先指出“双一流”建设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后介绍了学科评估发展的历程,从2001年前后开始酝酿,到现在第五轮评估工作已经启动了准备工作。第四轮学科评估突出了“育人为本”,创新了三维评价;淡化了条件资源,突出了成效产出;改进了师资评价,强调团队建设;优化科研评估,完善论文评价;鼓励特色发展,丰富社会评价;细化指标体系,强化分类评估等由此取得了各方比较认可的结果。他还介绍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思路,表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坚决破除四唯顽疾”为突破口。他指出,学科评估不可能把类分得无穷细,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特色,学科评估要坚持服务性、公益性、包容性,给大家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生态,有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

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王廷云

随后,王廷云分享了“上海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他从上海大学的定位谈起,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作为地方性大学在新时代新要求下进行“双一流”和学科建设的改革思路、举措与进展成效。其中五大举措包括: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检验党建看发展;建设好三支队伍(院长队伍、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实施国际化战略,“3+5+X”发展模式;加快校园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盘活校区资源;深化综合改革“5+1”,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管理模式改革、国际合作模式改革、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改革、资产管理模式改革。“+1”是人事制度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 王志永

王志永的报告主题为“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实施思路与举措”。他围绕中国政法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双一流”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实施举措,以及学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整体思路。

主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仇鸿伟

中国知网文献评价部经理 赵一方

赵一方为大家分享了题为“新时代学科评价服务中的CNKI实践”。他主要从大案牍术支持下的学科评价服务体系、大数据与学术话语权、引文数据的深度挖掘、学术图谱辅助智慧决策这四个方向展开讲解。从数据的实践工作,依托知网项目、数据和产品三个维度,在期刊、代表作和学科建设三个立足点依次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和讲述。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绳丽惠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绳丽惠的报告题目是“立足行业特色,服务国家战略,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她指出北京交通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主要是围绕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为交通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同时她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及中期进展情况。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端鸿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汇报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相关内容,他重点介绍了近期刚刚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展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调研情况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其中包含第三方评价应如何定位(状态、成效、效能、聚焦学生培养)及大学与学科如何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转变思维,向学生赋权)等,为学科评估的国际比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中国知网学科服务中心高级分析师  张志辉

张志辉分享了题为“CNKI学科分析的方法、指标与工具”的报告,他着重从微观角度阐述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开展学科分析,包括学科分析的必要性、方法、指标、数据库、工具、学科分析的难点和误区、中国知网开展学科分析服务的三种形式以及正在研发的全新一代学科动态监测平台等内容,并指出“学科分析和监测可以帮助高校知己知彼,了解学科建设成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学科分析的作用,加速‘双一流’建设进程,并助力在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

专家报告结束后,参会代表们意犹未尽,还就这些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与会专家表示,建设国际一流高校和国际一流学科不仅要立足各校特点和愿景,高屋建瓴,宏观布局,更要加强校际沟通、跨区域的学习与探讨,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京沪两地乃至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沟通、展示、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