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探索学科前沿——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会第五场开讲

发布者:张凤发布时间:2024-07-18浏览次数:13

710日,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学科前沿——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会第五场举行。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并讲话,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沈维孝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贾金锋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院士、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程鑫彬、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弛等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

 

郑庆华指出,发展基础学科是同济大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学科建设,又要仰望星空,在复杂变化的巨大工程科学问题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有组织地做好同济特色的基础学科,支撑学校工科发展,实现交叉融合,更好地为其他学科赋能。这个论坛不仅仅是展示学科本身的魅力,更多的是引领激励广大师生把握时代机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更大发展。



报告会上,许学军、程鑫彬、张弛分别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各自学科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方向。

 

许学军在题为《重基础,融合交叉,推动数学学科发展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的报告中,概述了数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回顾了同济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历程,阐述了数学科学学院在新时代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特区、科研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他表示,数学学科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面向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发展需要,立足数学学科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之定位,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学学科的双向赋能,数学科学学院确立了“坚持特色 不求全面”的发展定位,明确基础数学差异化发展、应用数学交叉研究的发展思路,以加强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研究为努力方向,致力于为AI提供可靠的数学理论研究。他还着重讲述了人工智能与数学学科发展双向赋能的具体方案,以Math for AI以及AI for Math为主线,以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智能计算、交叉研究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数学问题为抓手,致力于搭建人工智能与数学的桥梁,力争在智能计算的理论和算法上取得突破,与同济大学强势工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以人工智能中的前沿数学、数据驱动的大规模科学计算、智能计算在工程中的应用为突破点,直面“卡脖子”问题,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最基础的本源性问题。以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重塑与影响为着眼点,构建因材施教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从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层次递进的研究能力提升计划、高质量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多元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矩阵、AI融合课程、双学位学生培养、AI时代工科数学课程体系创新、DeepMath数学大模型1.0等维度概述了数学科学学院在一流数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思考、实践与规划。



       程鑫彬在题为《格物穷理 求实创新》的报告中,介绍了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的历史沿革、学科特点、发展成就等,学院长期以来基础研究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两轮前行的历史传统。结合当今时代的科研范式深刻变革、基础研究发展态势、学科发展必然趋势,重点阐述了物理学院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划。他表示,将以新时代“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促进学科转型高质量发展,从先前的两轮前行升级为四轮驱动。结合近期筹备建设的两个国家级平台,在基础物理研究中布局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物理、声学四大重点领域,在前沿交叉新质生产力方面布局三大重点领域,扬长板、补短板、锻新板,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未来几年,学院将主抓五项重点任务,包括筹备建设两个国家级平台,争取建设“多物理场智能感知中心”国际合作平台,持续推进学生与博士后支撑专项,不断推动实施人才强院专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通过理工融合服务强国战略,致力于培养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探索者,建设理工结合新范式;另一方面,通过AI赋能、精准服务、工理结合等措施多管齐下,做好全校工科人才培养的奠基石,实现精准课程建设,打造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完成课程内涵调整优化、建设和升级。



张弛在题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探索无尽化学前沿》的报告中,介绍同济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突出成就,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为我国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20165月创建学院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学科建设水平全面迈上新台阶。20239月,同济化学ESI学科国际排名首次进入1‰。化学学科立足国际学术前沿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强化理工交叉、结合,形成面向先进光电功能器件的材料化学、面向先进储能技术的能源化学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三个核心战略发展方向。学院将持续努力,将学科整体实力提升到新高度。



在院长与嘉宾对话环节中,三位院士对三位院长的学科发展报告作了点评,给予肯定,深入探讨当前基础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如何推动同济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实现“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为校内其他学科做好支撑建设,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多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