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专栏首篇!同济大学校长陈杰:系统推进持续深化“双一流”建设

发布者:蔡三发发布时间:2022-10-09浏览次数:1315

编者按:日前,《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连日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本期开始,高教周刊“高端视点”栏目约请部分建设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就如何持续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展开讨论。

WDCM上传图片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了长远发展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规律,系统推进、持续深化“双一流”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一流党建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保障。同济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一流党建不断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持续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筑“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在“双一流”建设中凝聚思想共识。三是持续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校—院—党支部”三级基层党建责任体系,为“双一流”建设做好组织保障。四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同济大学中层干部落实履职尽责若干意见》,为“双一流”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是持续加强纪律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双一流”建设。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良好态势。学校入选建设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入选首批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并深入开展综合改革,入选建设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师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WDCM上传图片

坚持世界一流建设目标,

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规律

“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世界优秀学生的向往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学探索、重大科技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创地。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该坚持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结合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探索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规律。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考虑,一流大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一流大学在从政府和社会获得高水平的输入后,经过慢变量(如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队伍建设、文化塑造等)、中变量(如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和快变量(如社会服务、工程应用、校园景观建设等)之间的耦合作用,实现各类优秀毕业生、科研等高水平成果输出。但在发展过程中,大学又受到资金、空间、时间、历史、现状等多重约束。同时,这样的复杂反馈系统,其输出效果会被反馈到前端来调节输入。通过一流大学文化的营造、传承和浸润,构建凝聚人心、追求卓越的学术共同体,激发师生的内在活力,是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一流大学建设要树立系统观念,系统思考各类变量的耦合作用与成果输出,持续正向改进与提升。

WDCM上传图片

坚持交叉融合建设路径,

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

同济大学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经过首轮“双一流”建设,综合实力以及学科水平、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基础研究重大突破。针对南海海洋领域的研究,在海盆形成的“板缘裂谷”、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和边缘海“洋陆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子光刻+软X射线干涉光刻”新方法,研制了可溯源至自然常数的间距为106.4nm硅光栅。以干细胞与转化医学为突破点,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推动人体自身内脏器官的再生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深空探测战略,突破了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和精准激光测量技术,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悬停避障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聚集“三深”(深钻、深网、深潜)科技研究,建设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开发了我国首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参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三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土建类学科优势,在国家重大工程中不断贡献“同济智慧”。针对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等多项世界级难题,组织近10支技术团队支撑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与运营筹备总进度综合管控、机场智能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四是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上海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与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牵头建设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努力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建设。牵头打造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为上海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WDCM上传图片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同济大学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按照“优势工科引领带动、厚重理科融合推动、特色医科协同驱动、精品文科共享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建设思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科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深化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含两个自主建设基础支撑学科),实施“2+8”一流学科交叉领域建设布局,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学校将围绕“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和发展蓝图,持续深化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