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两个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发布者:张凤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次数:1131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探索,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总结宣传、及时推广基层一线教育评价改革实践进展和典型经验,扩大改革成果辐射面,久久为功“破五唯”,在前期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踊跃申报的基础上,遵循“优中选优”原则,综合考虑实践案例的改革基础、前瞻导向、实践创新、实际效果、推广价值等因素,经单位推荐、函评初筛、会评复审、部门联审等程序,最终42个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其中同济大学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案例一

以新生发展评价改革为抓手发布,五育并举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探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使命的新体系,切实提升新生的政治素养和核心能力,推进新生发展评价改革,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培养引领未来的新时代青年。

依托新生院建立了五育并举的育人和评价体系,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育人内容,将通识引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设计了五种形式的培养课程。方案集“模块化活动”和“引导性分值”于一体,量化的“五育”分为“基础”和“拓展”两个部分、44个子项目,围绕着行为参与、思想感悟和争先创优等多种评价方式,将培养理念融入学生成长的知、情、意、行;规定动作力争补齐每个学生的短板,自选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五育”方案的推行旨在科学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新生关注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等综合特质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铸就一层坚固的“护盾”。

《五育方案》的改进实施极大丰富五育并举教育内涵,系统激活学生五育动能力争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初见成效。超过半数的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方案获满分,80.1%学生取得90分以上;90.6%的学生体能测试优秀;学生宿舍卫生检查优秀比例99.74%。超过45%的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赛事,超过30%的学生参与文艺晚会筹备演出,极大提升新生文体素养。五育并举育新生,2021年新生获得全国及省部级以上奖项约150人次,校级学科竞赛、创新竞赛及文体类奖项800人次。

通过构建“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相应的新生成长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新生专业确认等育人过程中,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切实提升新生院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长有方向、发展有平台”,为新生今后的本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新生立志成长为引领未来的新时代国家栋梁之才。

 

案例二

实施“课程-实践-创业活动”全过程评价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同济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突出整合资源,突出完善制度,突出搭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实践与专业教育等各项改革和评价之中,实现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探索建立“四学一量”体系,引入创新创业评价。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学一量”评价体系,四学是指“学时、学分、学程、学位”,“一量”是指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量。通过改革,促进同济学生“100%有创新创业学时,10%有创新创业学程,1%能创办优质创业企业”。学生在创新创业平台的相关实践、完成的创新项目都可获得额外2学分,通过发挥“引导性学分”的导向作用,完善“面上有覆盖”和“点上有示范”的学分认定规则。

二是从过程评价入手,加强“创业谷学堂”建设,构建具有同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程,纳入成长记录档案。创新学程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为依托,采用一系列模块教学体系,建立学习“课程包”。采用模拟实践等多种形式,将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融入教学中,形成“整合式、体验式、专题学习式”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学程期内修满20学分可获得“同济大学创业谷学堂结业证书”,并纳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三是探索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弹性学制,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可以申请暂时休学进行创业,开放工商管理专业,让励志自主创业并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转换原专业已修学分,增修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实现“休学创业”和“在读创业”双轮驱动。

四是完善教师评价改革,加大对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支持。通过制定专门政策,给予教师工作量和业绩点奖励并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挂钩。积极探索技术转移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充分把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通过实施“课程-实践-创业活动”全过程评价改革,学校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跨学院、跨学科的专业培养蓬勃开展,同济学子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殊荣;“同济创业谷”作为“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每年吸引近600个项目申报,每年梦想起航资金超过100万,至今已孵化项目183个,其中42个项目实现实体化运营,有效整合校内外创投基金超过5个亿,学生从中广泛受益;在校园周边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推进设计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2021年产值已达564亿元,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助的76家学生创业企业中,45%是依托学校科技成果进行创业,这些企业共申请国家专利8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6项;25家企业获得科技部和上海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1055万元,形成了正向的创业反馈机制,反哺育人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