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主办的以“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趋势”为主题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发展论坛于2020年11月27日在同济大学逸夫楼113会议室举行。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本次会议采取线上(zoom会议室)与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就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国际人才流动的趋势与发展这三个主题进行了报告发言和讨论。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江波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开幕辞,他提出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有关的议程正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学生的流动等研究的新视角。面向未来,大家要共同思考如何面向未来更好的开放,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合作理念。
会议的第一个主题“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环节由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蔡三发研究员主持,围绕这一主题,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国际化的学习和国际化的体验是必然趋势,具有先进的理念、教育模式和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的大学一定会受到未来教育的青睐。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阚阅教授提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的形势下,国际化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已建立的伙伴关系,其次是引入新的流动方式,而跨地域和跨校流动有效结合、在线学习成果认证等问题仍值得大家思考和进一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闫月勤教授介绍了当前国际组织的基本状况,提出我国在参与国际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受到的影响以及改进的建议。
线上线下方式结合
同济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轮教授主持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主题环节。本环节中,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原公使衔参赞、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先生作了主题为《后疫情下的国际教育政策走向和未来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中美教育交流合作“三变两不变”的趋势,他强调,我们要培养四种国家紧缺的国际化人才: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小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智库人才,要通过国际教育的方式来加快提升国际化人才的规模和质量。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国际项目高级主管李苏菲女士通过介绍“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说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体系的重要性。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原加拿大比较及国际教育学会会长郭世宝教授从动因、目标、措施与成效四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情况。
“国际人才流动的趋势与发展”这一主题板块由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钟之阳博士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梅副教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刘虹副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段世飞和德国CDB教育咨询创始人李哲楠先生介绍了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危机与变化趋势。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育学院教育改革合作中心主任苏智欣教授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凯泽大学的副校长李群分别结合自身的经历对会议的报告进行评论。
在会议中,参会者们共同探讨了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国际学生流动的问题、趋势和挑战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新的国际形势既给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交流合作带来挑战,也提供了很多机遇,国内国外很多高校的新模式、新战略给大家提供了借鉴。我们要借助国际组织等多种平台,在维持已有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合作机构和合作模式实现进一步的国际化。
自2014年起,“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发展论坛”已顺利召开七届,本次会议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召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次“特殊”的论坛。在全体与会代表和主办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线下参会人员合照